江文回忆起以前与父亲和哥哥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父亲的勤劳和善良,哥哥的勇敢和聪明。
这些回忆让他感到温馨和安慰,同时,也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祭拜结束后,江文拿起糕点领着三孩子,缓缓离开,心中带着对父母和哥哥的深深怀念。
他知道,亲人已经离去。
孩子们还小,以后就不常来了。
打发孩子回家。
自己去了赵木匠家,定制家具,说了顾立夏的要求,赵叔常做,又是本村人,很好说话。
江文回家,等中午叔婶家人都回来了,来到叔婶家,说明了来意。
叔叔婶婶听后,爽快地答应了。
“二文啊,真是。我们一直都愁没地方住,你这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
“叔,婶,不用谢。咱们都是亲戚,互相帮忙是应该的。”江文笑着说道。
江文提出写条子,去了村长家,三方签订了条子,盖了章,江文拿着条子,心里踏实了许多。
又交了木料钱,10块,多退少补。
又重新写了宅基地证明,顺便也给自家大哥的宅基地也改成了老大淮南的名字。
这下房子有人照看,还有粮食收成,真是太好了。江文高兴地想着。
回到家,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顾立夏和孩子们。
“这样我们也能放心些。”顾立夏微笑着说。
老家什么都没有也没法开火,吃了带回来的糕点,摘了黄瓜一人一根。
顾立夏提议换点干货,小米,绿豆,鸡蛋。
叔婶家有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辣椒、饱满的大豆,绿豆,红豆,还有各种各样的干菜。
江文领着立夏和婶子做了交易,立夏才发现,这一大家子,两个闺女估计都已经嫁出去了。
家里年纪最大的就是叔和婶子。
这五个儿子应该是前面四个都结了婚了。
都说大孙子,小儿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果然,这到了老小的时候,一点也不想将就。
这才打上了江文家房子的主意,又不用盖,就有房子住。
不过每年给100斤粮食而已。
还拉着立夏的手主动说,他们家每年有什么收成。
立夏定下了三样。
他家的院子里都没有种菜,而是种了红薯,院子里养了一地的鸡,这老两口家四个成了婚的儿子,生下来一家有3到4个孩子。
大概15只鸡。
立夏又问了鸡蛋。
婶子的大儿媳妇说前不久才背着去供销社换了调料。
早知道他们周日就回来,就不去了。
立夏看出来了,这个大嫂为人是圆滑又精明。
直接假装自己没听懂,什么也没说。
拎着两背篓粮食,和一篮子鸡蛋,回了院子。
又摘了一背篓菜。
招呼着三个孩子坐上了自行车,踏上了回家的归途。
江文前面带老二,后边带老大,老大背上背了一篓子粮食加一篓子菜。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