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是在无论羌人还是汉人都神经紧绷的安定郡,这两日安定羌汉之间早已传开,有个傻子在这兵荒马乱的时节,带着病重的父亲四处寻求庇护,可惜无人理会。
乱世之中,人命犹如草芥一般,几乎没人会去同情一个不相干之人的遭遇。可是事无绝对,总有那么一两个例外之人。
朝那县皇甫家族之中,大汉名将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照旧带着弟弟妹妹前去给长辈问安,这乃是世家大族的固定礼仪。
如今皇甫家族辈分最大的,当属皇甫坚寿的叔祖母马氏了,而这位叔祖母的年纪却是不大,乃是皇甫坚寿的叔祖父、也就是“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在六十余岁才娶的一位妙龄女子,比起已经四十岁的皇甫坚寿还要小上一些。
这位马氏不但容貌绝美,还知书达理,文章写得好、字写得更好、其中尤善草书。皇甫规还在世时,这位马氏便经常替已经老眼昏花的皇甫规书写信函,早已闻名整个凉州。
来到叔祖母院中,照旧行礼问安之后,马氏便问起坞堡外的情况。皇甫家族扎根安定郡多年,在安定发生的任何风吹草动自然瞒不过皇甫家的耳目,皇甫坚寿便恭敬地对马氏讲述了安定郡的乱象,听得马氏一阵唏嘘不已!
突然,马氏似乎想起了什么,不禁追问道:
“坚寿!汝方才说的那少年可还在四处寻求庇护?”
皇甫坚寿点了点头道:
“目前应是如此!”
马氏幽幽一叹道:
“唉!羌人这一叛乱,可苦了凉州的汉人百姓!
老身一个妇道人家本不该多言,只是听闻此少年的遭遇,实在有些于心不忍,坚寿若是遇上这少年,念其一片孝心、能帮便帮上一把吧!”
皇甫坚寿笑道:
“叔祖母放心,此事易尔!这少年应该离吾皇甫家族不远,稍后孙儿便带人去走上一遭,将这位少年请到坞堡中来!”
……
庞柔带着父亲走出没多久便感到头脑一阵眩晕,伸手摸了摸滚烫的额头,不禁露出一脸的苦笑,不曾想他庞柔父子,竟然沦落到了这般田地,当真是时也命也!
正在这时,四处乱窜的青牙突然定住了身子,侧耳倾听了一番后立即对着前方狂吠不止。
庞柔见状立即警觉了起来,因为他就是凭借着青牙如此预警,躲过了无数股叛军。可他现在已经无力躲避了,只得抄起长弓搭上箭矢戒备起来。
没过多久,前方便传来一阵隆隆的马蹄声,随后一行百余骑似乎在寻找什么,当发现庞柔后便径直向着庞柔疾驰而来。
庞柔见对方似乎是针对他来的,当即更加警惕起来,在对方快要靠近百步时,庞柔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奋起全身余力,嗖的一声射出了箭矢,随即脸色便是一阵苍白,显然这一箭耗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他是想用这一箭警告对方,若是心存歹意,他的弓箭可不好惹,当然,这又是在虚张声势,因为射出这一箭后,他连抬起手臂都费劲。
皇甫坚寿还真被吓了一跳,他辞别叔祖母后,便率百余家将出来寻找传闻中那少年,没用多久便发现了庞柔父子,于是便率家将策马疾驰而来。
可谁知这少年箭术如此厉害,突然射出一箭、眨眼之间便飞跃百余步、又精准地直直插入他前方坚硬的地面,惊得皇甫坚寿立即勒得战马人力而起,众家将也是哗啦啦冲上来将皇甫坚寿护在身后,戒备地看向那少年。
皇甫坚寿示意家将不要惊慌后,分开众人来到前方拱手道:
“这位小兄弟莫要误会!吾等并无恶意!”
庞柔见这些人都是汉人心下稍安,可这两日的遭遇让他连汉人也不敢再轻易相信,于是警惕地问道:
“不知尊驾何人?某观汝等似乎在刻意寻某,不知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