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大昭真正能独当一面的武将寥寥无几。若非如此,四年前也不会让年仅十六岁的魏英代父出征。
如今的昭帝看似优柔寡断,可曾经的他并非如此。
昭国并非重文轻武,只是上次皇权更迭以及昭帝登基后的几番清洗,牵连丧命者不下五万,入狱、流放贬谪者更是多达八九万。
切莫小瞧任何一位皇帝的冷血。曾经壮年的昭帝,心狠手辣,凡是对他的统治构成威胁、站队失败的大臣,无一幸免,尽皆被清算。
他的兄弟们先是争皇位,后又图谋造反,皆依赖兵权。因此,不少武将被抄家灭门。那些武将即便才高八斗,若不为昭帝所用,便毫无生存价值。
如今,大昭面临一个棘手问题:能获得昭帝信任且具备掌兵之才的人,少之又少。
昭帝望着前排的魏英,目光缓缓移开。无论从情理还是从大局考虑,他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再次启用魏英。否则,大昭的军队将难以掌控。
他扫视殿内大臣,最终指派了三人前往边境:兵部侍郎窦敬、安平侯祝涛、镇北将军鲁临渊。这三人皆年约四十,经验丰富,相互制衡又集思广益,皇帝自然放心。
况且,郭学真的长子对丰丽郡颇为熟悉,目前代管郡务,应当能撑到援兵到来。
皇帝决定派遣三十万大军北上,势要解决丰丽郡的危机。此时,他也为国库充盈而松了口气。多亏魏英上次缴获大批金银财宝,武器粮草充足,否则他绝不敢轻易调动如此大规模的军队。
青璃深知皇帝不会让魏英掌管三十万大军。虎符才收回,怎会轻易再交予他?
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要说。魏英提及抵御扶沉国入侵之事。两国隔海相望,扶沉国人入侵靠船,且人口有限,因此魏英上次仅指挥十万大军御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