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苍穹上的脚印(2)(1/2)
今天上午一共有两节课,头一节是生物课。
老师在课上告诉了我们一个新的名词:食物工厂。
据说在地球,这是种非常常见的技术,根本不需要农耕,就能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各色美食。
老师说,“高宗号”飞船上原本就搭载了一台食物合成装置,可惜在迫降中损毁了,核心部件至今无法修好,只能存储在中心塔中,不知道何时才能使用。
“同学们,三百年前,我们的探险编队共由三艘飞船组成。
除了运输舰‘高宗号’外,还有补给舰‘钦宗好’,护卫舰‘徽宗号’。
可惜,在穿越星际的危险旅途中,只有‘高宗号’成功迫降红土之星K0375,其它都消亡在了茫茫宇宙。
而大部分食物合成装置等物资,还有科学技术人员,却都在‘钦宗号’上。
可以想见,如果‘钦宗号’没有出事,食物工厂能够在新汉建成,整个定居点的生存状态就会大不相同。”
没错,必然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心想,如果这种工厂能建立,定居点内占据最大面积的田地,将被其它功能区所取代,像父亲一样的务农岗人员,也能被从繁琐的劳动中被解放出来。
可惜,一切只是“如果”。
生物课在一阵惋惜的议论声中结束了,不过这也正合老师的目的。
借助“食物工厂”的设想,他成功激发了不少同学的学习热情,想要未来进入中心塔研究岗,钻研食物合成装置核心部件的修复技术。
第二节是生存课,还没确定合适的教师岗人员,去接替死去的赵老师。所以这节课依然被高老师的历史课所替代。
高老师应该是从同事的死讯中恢复了过来,脸上又挂起了往日的温柔笑容,还点了我回答问题,问我“老人”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形容人类年龄的专有名字。”
或许小我两岁的莫筱筱已经记不清了,但我还记得,“小时候,新汉还有一些被称为‘老人’的人类,他们大多身形佝嵝,满头白发,还长着密布的皱纹。但在我十岁多的时候,最后一名老人去世了,从此定居点最大的年纪,是十三世代的一名中年人,今年四十六岁,还不能称其为老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