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扶苏的婚礼(1/2)
炎黄历2487年,始皇帝12年8月。
几经波动的朝野总算迎来了难得的平静期,无他,只因为8月26日是太子殿下的大婚之日。
按照陛下的意思,太子殿下的婚礼必须大办特办。
所以,在在礼部,少府,内吏的操持下,整个京畿咸阳张灯结彩,锣鼓喧天。
关于太子殿下迟迟不纳太子妃的事情,早在前几年,诸臣私下就有议论,要知道就算是三公子将闾,四年前也都成婚了。
如果说陛下不喜欢长公子扶苏,有意更换太子,可看陛下对待长公子的态度,明显不是这种可能。
这种议论之言,直到泰山封禅落定之后才逐渐消失,陛下既已长生,那太子殿下成不成婚似乎就没什么必要了。
只不过,当众臣知晓太子妃的人选是谁的时候,还是不禁为之一呆。
魏国宗室之后,薄姬。
薄姬虽是魏国宗室之后,但魏国灭亡后,其宗室之人已和庶民无疑。
回想起之前公子高和公子将闾娶的也都是普通人家的女子,再加上几个月前的吏治改革,不免让人开始思索陛下此举背后的含义。
拜过祖宗,薄姬亦步亦趋的跟在扶苏身后,慢慢的登上马车,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前有火炬引导,后有鼓吹奏乐,好不热闹。
待马车行驶到大街上之后,早就在街道两旁等待了一天的关中百姓,纷纷作揖恭贺不止。
太子殿下大婚,即便只能远远的看上一眼,恭贺一句,也有无数百姓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跑到街道两旁等候。
而早就准备好的郎卫,则提着篮子大把大把的向道路旁的百姓撒着用纸张包裹好的糖果,引得无数孩童欢呼不已。
华夏婚礼的原型起于周朝,其先后顺序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其中的礼仪细节也比较繁杂,与后世完全不一样,就比方说婚宴厅堂的色调,并不以红色为主,而是是以黑、白为主,新郎黑衣,新娘素服,淡雅而庄重。
再有,新娘手持鹊扇走到婚宴正堂之后,新郎需转身向新娘行一重礼,而后新娘再还礼,这便是“妇至,婿揖妇以入”,每一家结婚,都是新夫先向新妇行礼,再入房完成仪式。
等到入座时,新郎会顺势接过新娘手中的鹊扇,这便是“却扇”,相当于后世的掀盖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