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上)(1/2)
城隍山,位置在杭州城城郊。虽说坐落城郊,但其实就在城边,只要游览的脚步稍微在延伸几步,就能走到城隍山去了。杭州的城隍庙,自然修建在城隍山上,自山上往下看,西湖已经苟延残喘了,水草缠绕,淤泥堆积,水质又脏又绿几近干涸,仿佛杭州城的鼻涕;另一边的钱塘江也病怏怏的,最近几年,它都没什么力气了,比如现在,正值夏季,但钱塘江平平静静,仿佛瘫痪的患者,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钱塘江,也会像之前几年一样,连涨潮都平淡无力吧。
城隍山上,倒是一派兴旺。垂柳灌木蓊蓊郁郁,飞鸟夏蝉生机勃勃,时不时有人来这里祭拜城隍爷,据说城隍庙相当灵验,家务琐事,邻里纠纷,那些无法报官但是需要外人评断的事,来城隍庙祭拜一番,总能得到解答。
河灯节连过三天。晚上人们在运河边点燃河灯,白天就会有百姓来祭拜城隍。其实并没有河灯节祭拜城隍的传统,但是总有一些百姓愿意在河灯节这几天来参拜,其他人也来跟风祭拜,久而久之竟然成了一个不成明文的习俗。
晚上在运河边摆地摊的小商贩们,白天就来城隍山上摆摊,卖一些烛火焚香;还有人在山路上摆摊算卦,解签算字,各项生意都有,倒也有不善人买账;还有个会做买卖的,在城隍庙门口的大杨柳下支了个摊,摆下一片竹板,美其名曰“求福签”,供游人买了之后挂在大柳树上,硬是把城隍庙做成了灵隐寺,结果把老吴折腾得够呛。
老吴是杭州府内的一个杂役,年过五旬,一生鳏独,在衙门内每天清扫大堂打扫卫生,领一些零钱得以糊口。杭州府尹杜元想找人定期打扫城隍庙,老吴就把这个活儿揽了下来,打扫一次能给好几个铜板。那个在城隍门口卖“福签”的人,总是把竹板挂在树上,有时候还挂的老高,老吴必须小心翼翼地找石头垫着脚,把竹板摘下来,更有一次,那人似乎是为了捉弄老吴,把竹板挂到最高的枝桠上,老吴不得不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去摘,下来的时候还打了个滑,还好只是擦破了皮。
这两天河灯节,老吴决定每天都来打扫,虽然规定是7天打扫一次。老吴想好了,如果看见那个往柳树上挂竹板的人,一定要和他理论,这是城隍庙,是断善恶的,不是求缘分的地方。
傍晚,老吴来到城隍庙,此时的游人少了很多,等一会儿就能打扫了,至于河灯节,他没有家人,也没有闲钱,所以并不打算加入。今天那个挂竹板的人没来,倒是来了三个傍晚才来参拜的人。
林海晏看看四周,虽然已至傍晚,但夏天的夜晚总是很晚才会真正黑暗下去,所以城隍山上的商贩还有很多没有离开。
林海晏有些担心地说:“时间定在酉时,但现在酉时已近,周围还有这么多百姓没有离开,到时候如何会面呢。”
段小锦解释道:“大人,今晚河灯节还会继续,所以这些商贩一会儿就会离开,去运河两岸摆摊了,大人不用担心。”
林海晏点点头,往城隍庙前走去。
城隍庙坐北朝南,上下两层,亭状的屋檐翘起,好似想要冲出的飞鸟。城隍庙说不上奢华,甚至连古朴都算不上,不如说,这庙看上去十分普通。城隍庙就像被遗忘了一样伫立在这里,被一方石墙围起来,在草木丛生的城隍山上,倒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但无所谓,被遗忘了也无妨,百姓们没忘,他们还是会到这里来上香参拜;格格不入也无所谓,护佑一方百姓,不需要融入什么环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