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烛影斧声,高粱河驴车战神(1/2)
“在经历了开宝元年和开宝二年两次对北汉战事的无功而返。”
“天宝九年。”
“宋太祖终于做足了一战灭北汉的准备。”
“十月十九日夜。”
“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一同饮酒。”
“但就在隔日,赵匡胤就被发现在万岁殿驾崩......”
......
随着程峰的声音不断传来,特别是在听到对自己的寿命做出宣判时。
赵匡胤虽早有心理准备,但此刻的脸色还是不由一变再变。
毕竟。
面对生老病死。
并非是所有人都能像汉高祖那样看开的。
权位越高,越是因为经历过才会对这些东西越发难以割舍。
这一点放在他的身上同样也不例外。
不过他也明白现在不是计较这些东西的时候,所以也就耐下了心继续听下去。
......
“十月二十一日。”
“赵光义即皇帝位,并于次年二月改名为炅。”
“但赵炅的继位,却是笼络在一片巨大的疑云之中,同时也被称作是北宋时期的第一‘悬案’。”
“悬案?”赵匡胤不由得喃喃道。
从这两个字当中,他品出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是的。”
程峰点点头,“关于宋太祖的死,后世一直有着两种不同说法,其一便是‘金匮之盟’。”
“建隆二年,太后杜氏病逝......”
“什么?”
不等程峰说下去,便被赵光义的惊呼声所打断。
此时就连赵匡胤也都坐不下去了,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建隆二年......”
他眉头紧皱,一直重复着这个时期。
如今大宋刚刚建立,几个月前他才刚刚改元‘建隆’,程峰如果没记错,那岂不是说他的母亲最多也就一年的寿命了?
所以即便是终结了五代十国乱世的宋太祖,此刻也不禁有些心乱如麻。
而见到大宋朝那边的乱象,程峰则是不由得微微蹙眉。
“你们到底还要不要听下去了?”
听到这话,大宋朝的众人才终于回过了神。
“听,当然要听下去。”
“是我失态了,还请先生继续。”
赵匡胤赶忙开口,面子上的工程可谓是做足了。
毕竟都看了这么久,对于程峰的性格或多或少也算了解。
再加上程峰里里外外表现出对大宋的不喜,他可拿不准这狗东西等会儿会不会直接挂断连麦。
他也根本不敢赌。
若是真挂了,那他哭都没地方哭去。
“行吧。”
程峰耸耸肩,也根本不知道赵匡胤居然想了这么多。
之所以表现不耐烦的态度。
是见不得别人因为一点小事就这样慌慌张张。
什么?
你问他如果亲人去世会不会慌张?
抱歉。
户口本只有一页,根本就没有这些烦恼好吧。
所以在整理了一下思绪后,他便继续道:“传闻杜太后在病重时,曾召见了赵匡胤、赵光义以及赵普三人。”
“她告诫宋太祖,大宋应当遵循‘兄终弟及’的皇位传承制度。”
“赵匡胤死了,由赵光义继承,等到赵光义死了,皇位再传回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