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重用宦官,大明宦官乱政的起源(1/2)
静!
此时的天幕前,再度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之中。
大明世界,永乐时期。
“你......”
朱棣用颤抖的手指着近前的朱瞻基。
宣德弃边。
几乎让他这些年来一直做的努力尽数化为了飞灰。
朱棣怎么也没想到。
自己花了那么大代价才完成的丰功伟绩。
仅仅在他死去的十年时间,就被他这个“好圣孙”给付之一炬。
“你看,又急。”
然而不等朱瞻基辩解。
程峰的嘴角忽然勾勒出一个“邪魅”的笑容。
朱棣:“???”
不是,还有完没完了?
此时此刻朱棣的内心之中完全是崩溃的。
若说大明北方战线收缩。
会使大明失去了对于草原各部的钳制。
同时让游牧部族再无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投入争霸之中。
那么舍弃安南、漠视麓川叛乱,就无异于自断臂膀,让大明失去下南洋这么一个暴利的经济来源。
若这种情况下还能称作是盛世,那这个盛世的水分未免也太大了些吧?
“这才哪到哪?”
程峰嘿嘿一笑,只是那笑容落到朱棣眼中怎么看怎么有些刺眼。
不过程峰可不管这些。
秉持着尽责的原则,他继续道:“明成祖即位,恢复了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同时还设立了由宦官执掌的东厂,合称厂卫机构。”
“成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
“宦官集团不仅参与军政。”
“政治势力也在成祖的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
“特别是将宦官集团的管理部门独立出来。”
“不再由吏部负责,而是由宦官集团的内部机构司礼监管理。”
“锦衣卫加东厂,使朝廷侦察工作日益严密,宦官也由此得以上下其手。”
“同时为防范驻防军将专权,成祖派宦官赴外地监军,甚至委派宦官出任军职统军镇守。出使外国也虑臣僚不忠而任用宦官。”
“成祖死后,继位的仁宗也沿用了这一制度。”
“不过在永乐和洪熙二朝。”
“成祖和仁宗对宦官势力的发展还有意限制着,并未下放决断的权力。”
“然而到了宣德时期。”
“明宣宗下令设置“内书堂”,指定翰林学士教导宦官们读书。”
“后设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
“虽然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使皇帝办事更加迅速和效率,但也促进了宦官势力的崛起。”
“宣宗需要信得过的奴仆去处理他私人的文件。”
“但其他的势力集团并不能提供这样的忠诚和机密性。”
“每当明宣宗并不简单地采纳大学士们提出的决定,宦官的关键性作用就突出起来,这时司礼监的宦官被指望代表皇帝采取适当的行动。”
“此外,各部一般不能与宣宗一起讨论和复审宦官的建议,那些转递文件的宦官就能在明宣宗不知情的情况下上下其手。”
“此措施导致明朝的宦官取得空前的机会去滥用皇帝的特权。”
“宣德年间宦官的崛起是以前行政发展的结果。”
“虽然就明宣宗而言,似乎能够控制宦官势力的扩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