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帝王将相的想法程峰自然是不知道的。
拧开保温杯再度喝了一口水后,他就开始了接下来的解说。
“建文三年十二月初二日,燕师先后击败德州的一支分队和平安的部队,南下至馆陶渡河长驱直入。”
“正月十四日以来,燕军先后攻陷东阿、东平、汶上、沛县。于正月三十日先头部队到达徐州。
“朱允炆见燕军再次出动,于是令驸马都尉梅殷任总兵官镇守淮安。”
“建文四年正月初一,朱允炆还将迁往蒙化的朱橚召回南京。并命魏国公徐辉祖率兵援山东。”
“建文四年二月初一,朝廷军的将领何福、平安、陈晖进兵济宁,盛庸则进兵淮上进行防守。”
“朱棣派兵袭击南军饷道后,二月二十一日,燕军击败徐州的出战军队,徐州自此闭城死守。”
“徐州易守难攻,在城中守军坚守不出的情况下,朱棣也无可奈何,只能不做理会继续南下。”
“三月初一,燕军进逼安徽宿州。”
“三月初九,抵达涡河。”
“平安见到燕军一路南下畅通无阻,带兵来追,但三月十四日在淝河中了朱棣所设的伏兵,又再次退回宿州。”
“三月二十三日,朱棣遣将断徐州饷道,铁铉等率兵围攻,互有胜负。”
“四月十四日,燕军进达睢水之小河搭浮桥。次日,平安、何福领军夺桥,双方隔河僵持。”
“数日后,朝廷军粮尽,朱棣决定偷袭。”
“半夜,渡河绕至敌后,但此时徐辉祖的援兵正好赶到,四月二十二日,双方战于齐眉山,朝廷军大胜。”
“朝廷军再次获得胜利,再加上暑热,燕军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于是在四月二十三日,燕军内部一众将士要求返回北平,不过大将朱能这时却站出来力挺朱棣,坚定了朱棣南下的决心。”
“这时,朝廷内部开始传燕军已败,京师不可无良将,于是召回徐辉祖。”
“四月二十五日,考虑到在河边不易防守,何福移营,与平安在灵璧深沟高垒作长远之计。”
“由于粮道被燕军阻碍,平安亲自率兵六万护卫粮草。”
“四月二十七日,朱棣率精锐袭击平安,何福全军出动想要救援,但遭到朱高煦伏击,何福兵败退走。”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
“南军缺粮,何福与平安决定次日突围而出,在淮河取得给养,号令为三声炮响,然而燕军攻打灵璧墙垒,进攻信号正巧也是三声炮响。”
“于是在三声炮响之后,朝廷军军以为是己方号炮,纷纷夺路而逃,燕军抓住时机趁势进攻,朝廷军军全军覆没。”
“灵璧之战就此意外结束。”
“此战燕军生擒三十七员敌将,四名内官,一百五十员朝廷大臣,获马二万余匹,降者不计其数,只有何福单骑逃走。”
“灵璧之战彻底击溃了朝廷军剩余的全部主力,此后燕军在长江以北再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巧合的是,这一战与一千六百年前发生在灵壁附近,决定了楚汉命运的垓下之战极为相似。”
“就像是一场轮回,决定了建文一朝的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