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山握紧拳头,沉声说道:“余家必定在谋划危害百姓、祸乱朝纲之事,下官虽然没有查个水落石出,但是已经掌握了部分证据。原本下官以为已经没有机会用到这些证据了,不想被吴王殿下所救,下官愿意把这些证据交给吴王殿下,这下必能扳倒余家。”
朱允熥与常升对视一眼,都是大喜。朱允熥忙问道:“安大人说的证据是什么内容?为何提到这个,安大人会对扳倒余家这么有信心?”
“下官记录了与余家接触较深的官员名字,之前他们接触过后,余家获得哪方面的利益,下官也一一记录。在闲谈中下官也记录了一些套取的话语,这些都足以证明余家在影响甚至操控浙江还有杭州的官场。殿下,余家本就以诗书传家闻名,如今手伸得这么长,不是好事,一定要上达圣听,狠狠处置才是。”安平山毅然决然地说道。
“好,安大人有此发现,自然是大功一件。这件事情本王管了,安大人放心,本王收拾收拾,立刻回京,向皇爷爷报告此事。安大人就在这里等候本王的好消息就是。”朱允熥拍拍胸脯,表示这件事有他在没意外。
“有殿下出马,余家必败无疑。”安平山也适时送上马屁,哄得朱允熥眉开眼笑。
事情已经商议的差不多了,朱允熥也准备离开。出门前,他突然对安平山问道:“安大人,你一个人在这荒郊野外的,估计也住不惯。不如本王派人把你的家眷给接来吧,也好照顾你。”
安平山听朱允熥如此说,心里一惊,不过他很快就表现得感激涕零地说道:“怎敢劳烦殿下呢?下官的内子和孩子一直在老家,离这里很远,还是不要麻烦了。”
“很远吗?安大人是哪里人?怎么就说远了呢?”朱允熥好奇地问道。
“呃……下官是湖广人士。离浙江确实有些远。”安平山答道。
“无妨,本王的舅舅手下将士翻山越岭不成问题,就让他们接安大人的家眷来浙江吧。如果安大人要陪本王进京的话,家眷跟着也不错。”朱允熥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下官听从吴王殿下安排。”安平山只能答应道。
“二舅舅,听他说地方,你安排一下吧。”朱允熥对常升吩咐道。常升领命,马上就拉着安平山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