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朱雄英迷迷糊糊睡醒了,想要小解就醒来了,忽然发现弟弟还睁着眼睛似乎在想什么事情,迟迟没有入睡,便轻声询问道:“允熥,你这是在想什么事儿?已经很晚了,别想了,快睡吧。”
朱允熥见哥哥醒了,忍不住将自己的想法向哥哥和盘托出。朱雄英听后,晃晃脑袋,赶走睡意,微微点头,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说道:“允熥,你说得不错。每一个朝代中后期那些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帝王,他们不知民间真实模样,只知享受荣华富贵。他们自幼有无数人伺候,不知粮食如何耕种,布帛如何纺织。民间的生老病死、饥寒交迫,对他们而言不过是奏疏上的文字。”
“他们离百姓越来越远,因此也就体会不到民生疾苦。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如同一个屏障,将他们与百姓隔开。他们的决策往往脱离实际,长此以往,王朝怎能不衰败?民心如江河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若不能以民为本,最终必将失去一切。”
“哥哥,你说如果定下规矩,每一代皇帝都必须去走访民间,无论是他继位之前还是之后,都要深入百姓之中,看看百姓们真实的生活情况,怎么样?”朱允熥提议道。
“这想法是好的。但是允熥,你思考一下,你要皇帝们走访多长时间合适呢?时间短了他们也许走马观花,根本看不出什么。时间长了,京城里的政局又该如何应对?况且走访的地点和内容也不是那么容易界定的。虽然是皇帝,但是有很多东西也是身不由己。”朱雄英分析道。
“哥哥,听你这么说,我忽然想到另一个问题。你说,在这种事情里,官员们是不是也有点……不太正常?”朱允熥不知道怎么描述,只能用这么个词代替。
“允熥真棒,和哥哥想的一样。”朱雄英夸赞道,朱允熥听到哥哥夸他,眉眼弯弯,十分开心。朱雄英接着说道:“之前咱们说的情况里,除了帝王本身意志软弱,沉迷于温柔乡中无法自拔以外,大臣们普遍也不希望皇帝过于强势。”
“允熥,我之前读史书的时候,就发现,读书人出身的官员,最希望出现的局面,就是如同宋仁宗时候那样,帝王垂拱,与士大夫共天下。所以,官员们最喜欢的帝王就是这样,放权给他们,和和美美,融融洽洽,看起来一团美好。”
“哥哥,这下我明白什么情况了。帝王知道民生疾苦,就会有许多措施去改革。然而这些官员的利益就会受损,于是他们就会借着教导皇子皇孙的机会,用所谓的知识和礼仪束缚住后来的皇帝,让他们遵从礼法办事。”
“一旦帝王被这些礼法规矩束缚住,就不能也不敢随心所欲地做事,因为他怕被自己的师傅们说,怕被史书批评。久而久之,皇帝也就失去了了解最真实的民生的机会,就算偶尔想要去看看,也会被各种官员粉饰太平给糊弄过去。”朱允熥边想边说道,虽然话有些凌乱,但是却十分符合朱雄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