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圣旨一出,别人先不谈,文官们的脸色都是一变。原因也很简单,太子太傅这个职位虽然没有太多实际权力,但是它的象征意味可太浓了。这个职位上的人,毫无疑问,就是储君来日继位后最为倚重和信任的臣子,日后的地位难以想象。可以说,有许多志在将来的人,对这个职位那是梦寐以求的。
可是如今,没有太子了,太孙太傅这个同样重要的官位,怎么就给了朱允熥这个毛头小子身上了?
陛下和皇太孙都在想什么啊?
朱允熥可不管别人怎么议论,他可是很高兴,只要能帮到自己的哥哥,他怎么样都愿意,更别说就是为哥哥打理东宫了。谁敢与哥哥为敌,他就与那人不死不休!
朱允熥毫不犹豫地领旨谢恩,接下了太孙太傅这个差事。随后朱元璋带着朱雄英和朱允熥走出殿外,接受百官的朝拜,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朱雄英和朱允熥的脸上都带着庄重的神情。百官们齐声高呼万岁,声音响彻云霄。
朱元璋昂首挺胸,尽显帝王威严。他看着下方的群臣,大声说道:“今日,咱与皇孙一同接受尔等朝拜,望众卿齐心协力,辅佐咱和皇太孙共创大明盛世!”
群臣再拜,山呼“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册封仪式结束后,众臣纷纷离开皇宫,有的回家,有的去庆祝。然而有这么一桌聚餐,却有点与众不同。他们的神情严肃,气氛压抑,仿佛是经历过了什么严峻的考验。不用多想,这桌人正是原本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三傻马车——黄子澄、齐泰、方孝孺。当然,现在还得加个练子宁。此时他们正在饭馆的角落里,长吁短叹。
黄子澄面色凝重,捋着胡须缓缓开口:“各位,在下认为陛下此举,实乃冒险之举。太子薨逝,皇太孙之位,关乎国之根本,当谨慎考量。皇长孙朱雄英虽聪慧,然死而复生,此时年纪尚幼,未经世事。而吴王朱允熥更是年少,当年在大本堂里读书就是一塌糊涂,如何能做好太孙太傅,担起教导皇太孙之重任?陛下此举,或会让朝廷陷入动荡之中。”
方孝孺微微颔首,接着说道:“黄大人所言极是。陛下或许是出于对虞怀王……哦,皇长孙的疼爱与补偿,不仅给他封了皇太孙的位置,还溺爱地听从他的意见封三皇孙为吴王,再以吴王为太孙太傅。但是自古以来,太傅之位皆是德高望重之人担任,吴王朱允熥年幼,阅历浅薄,在治国理政方面尚无经验,如何能担得起太孙太傅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