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完后,大家都立刻回去,安排出征的事。梅长苏单独留了下来。
“苏先生,你这是想要随军一起出征?”萧景桓问道。
“殿下您想的没错,南境,东海我不担心,但我还是担心北境。虽然大渝元气大伤,但我觉得,他们可不想放弃这么好,不用花大力气就瓜分我大梁的机会!”
梅长苏有此担心不无道理,尤其是作为林殊而言,在他心里,大渝可是一生之敌,大梁的一生之敌。
“苏先生,不,现在叫你林殊,本王很清楚,你对大渝的看法。你要相信本王,本王对大渝的恨意,提防绝不比你少,我可是九死一生逃回来的。但是,本王还是觉得,你不必亲自前往望州。虽然换血,让你多少恢复了些寿元和体魄。但是你也清楚,这还达不到常人的程度,更别说行军打仗需要武人体魄了!”
“殿下,我此次随行,并不需要上阵杀敌.......”梅长苏是很倔强的,不过萧景桓却一句话劝服了他。
“我相信景琰,我们一起在望州并肩作战,知道他在战场上的能力,而且蒙大统领跟随,安全定然无虞。苏先生,不,林殊,你作为从小一起长大的挚友,更要相信他!”
梅长苏此时沉默了一下,没错,萧景桓的安排确实很合理,而自己,更应该相信自己的这位挚友亲朋。
“殿下说的是,我更应该相信靖王!还有,如果叫林殊不习惯,殿下还是叫我苏先生吧!”
“好!”萧景桓回了一个微笑。
接下来,梅长苏没有随军出征,而是留了下来,每日在东宫,和萧景桓讨论政务,并帮萧景桓出些主意。萧景桓也提出一个让梅长苏都惊讶的理念:
开科举,取消定品取士!
这点,无疑会给饱读诗书,一腔热血的寒门子弟更多的机会,却会严重损害到世家大族的利益,因为他们对官场的垄断能力大大降低。
(注:那个年代,寒门可不是平民,而是有点实力的小地主阶级。包括了一些小地主、靠军功起来的中低级军官,员外商人等。这些人虽不像世家大族那样势力盘根错节,裙带亲朋一堆,富甲一方。但也都是衣食无忧之家,才会有钱去送家里孩子读书,习武,争取出人头地。原著里,沈追是典型的豪门子弟,而蔡荃就是寒门出身,难得这两人交情很好。)
梅长苏心里是十分赞同的,但是觉得至少现在还不能提出改革,因为现在誉王的势力还不算特别稳固,朝堂之上的官员,仍然是豪门出身的占多数,虽然少数像沈追这样的豪门能臣清官,必然会支持这样的想法,但依然会有极大的反对,因为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甚至这些人会转而再去暗中联络老梁帝。
所以这事,必须等萧景桓登基之后,权力十分稳固再说。
萧景桓表示认同,当然,还有他作为现代穿越者的很多经济知识,也可以一一实施。比如以国家名义开设大型综合性钱庄(银行),制作防伪汇票,盐铁专营等等。
很多事,在梅长苏帮忙策划下,都制定了实施计划。当然了,主要是他提出想法,梅长苏帮忙制定轻重缓急的实施策略。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