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阅读记录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韩明 > 第409 章 绍圣盛世!!!(大结局)

第409 章 绍圣盛世!!!(大结局)

    第409 章 绍圣盛世!!!(大结局)(1/2)

    大宋元祐三年九月初八的朝会上,已经六十八岁的王介甫递交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份文书——大宋‘四五计划’!

    全国臣民再次将欢乐抛之脑后,开始走上了最后的征程。

    同年十月底,王珪、吕晦叔、文宽夫联名上奏,请求致仕还乡,哲宗亲自批复,准了他们所求。

    吕大防、刘挚二人被提拔,作为吕晦叔和文宽夫的接任者。

    十二月初,司马君实再次倒在台谏两院的官衙内,同月中旬,递交辞呈,哲宗准。

    枢密副使傅尧俞因北伐大功进入政事堂,加封同中书门下,在司马君实退下后,接手台谏。

    这位六十四的老爷子蹉跎半辈子,走了一圈,再次回到了自己人生官途的起点,做起了他最拿手的监察劝谏。

    元祐四年七月十四日,王介甫递交辞呈,退出了他奋斗一辈子的朝廷,告别了昔日的改革战友,回到江西老家安享晚年。

    范纯仁被宣召回京,接替了王介甫的权三司使,继续‘四五计划’。

    元祐五年三月初一,盛长柏、吕好卿、苏子由、吕惠卿加封同中书门下,开启了中生代掌权的开始。

    到现在,曾经的托孤七人中,只留下了韩师朴和韩明这爷俩。

    同年年底,吕大防、傅尧俞联名请辞,退出中枢,刘挚接手台谏两院。

    元祐六年四月十七日,蔡确、章惇、曾布、王韶因镇守北境有功,加同中书门下,回京任职。

    接手书局的苏子瞻因修撰国史有功,加封参知政事。

    这位东坡居士、铁冠道人、玉局翁,终于走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元祐七年八月中旬,韩师朴、刘挚二人携手辞官,潇洒的把朝政交给韩明等中生代官员,回家颐养天年去了。

    看着自家爹跑了,韩明一阵扶额叹息,最后也不了了之。

    毕竟比起原历史的徽宗时期宰执,自家老爹也算是早十几年就进入中枢了。

    既然老爷子没有想法执掌政事堂,那就算了,让他回家看着重孙吧。

    没看错,韩端阳和延禧县主有了孩子,韩明这货一转眼也是当爷爷的了。

    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太皇太后沈氏崩逝,太后向氏面对如今十七岁的赵煦,正式宣布还政,哲宗皇帝开始亲政。

    实际上这仅仅只是个声明,从元祐北伐之后,韩明就有意将权力交还赵煦。

    正是因为韩明的存在,使得沈氏和向氏的垂帘听政,成了一种表面功夫,小皇帝很早就参与了国政之中。

    单单这一点就让赵煦很感激,毕竟他不是个甘于被人指挥的孩子,这在历史上早有表现。

    同年哲宗皇帝宣布‘四五计划’落成,来年正式改元“绍圣”!

    一时间,天下震动,纷纷高呼‘盛世之名’为——绍圣盛世。

    元祐九年底的年味很足,京城处处张灯结彩。

    城中最大的酒楼内,文人墨客汇聚一堂,比试文采。

    而在热闹的集市上,各国商人云集,各种奇珍异宝琳琅满目。

    来自遥远西方国度的玻璃制品在这里备受追捧,而本国精美的丝绸瓷器则源源不断运往世界各地。

    边疆之上,军队操练之声震天动地,精良的兵器在阳光下闪耀寒光,士兵们个个英姿飒爽,士气高昂。

    他们守护着这大好山河,令外敌不敢觊觎分毫。

    公元1094年,大宋绍圣元年正月初一,被后世史学界命名的‘绍圣盛世’拉开帷幕。

    绍圣盛世,是指宋朝在宋哲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

    宋哲宗登基以后提倡文教,任用贤能韩明,王介甫等,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绍圣年间宋朝进入全盛时期。

    政治上,宋哲宗改革机构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重用贤臣,修订律法。

    经济上,宋哲宗制定经济改革措施:打击地主阶级,缓解土地兼并,解放劳动力;开源节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打击佛教势力,大力发展农业。

    军事上宋哲宗对兵制进行改革,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扩张疆域,在东北新设置了远东都护府,将后世黑吉辽收归统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热门推荐
楚铭 和离后,贵族前妻悔不当初 娘娘娇软妩媚,一路争宠上位 医门千金帅炸了 刘昭烨 秦超 沈落 我把惊悚世界玩成养成游戏! 夏正熙许诺言 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