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堂位于金陵城西的民德街街尾,从外看仅仅两直铺子,貌不起眼,就连牌匾也仅仅是用规矩方正的正楷写就,并没有找什么名家大儒题词。
穆如海虽然学医比不上弟弟穆如风,但是却份外有经商头脑,短短几年就把三生堂经营地风生水起,开设了好几家分店。
三生堂外表虽然简朴无华,但是走进去之后却发现别有洞天。药坊东边是满目琳琅依次摆放的药柜,每个柜子的黄铜拉环下方都用小楷写了药名,三四名手脚麻利的药坊学徒正在有条不紊地抓药称药包药。
西边摆放有三张古朴典雅的榉木书案,每日都有三名坐堂大夫坐在那里接诊问诊,日日接诊不少的伤患,常常是应接不暇。
更加巧妙的是,京城女眷皆知三生堂开有专门的女眷诊室,坐诊大夫是医术精湛资历深厚的女大夫,而且诊金实惠,这一看似无心的妙着却是方便了不少的金陵女眷。
中医问诊将就望闻问切,既要听脉诊脉,又需查看患者体肤异象才能更好地了解病情,开具药方。
而女眷们常常因为世俗规矩,看病时都要隔着屏风悬丝问诊,避而不见。若是遇见一些难以启齿的隐疾,或者需要脱去衣衫检查的疾病,往往只能硬挨或者拖延下去。
所以三生堂女眷室设立之后,上至权贵之家的夫人小姐,下至普通门户的婆子姑娘,皆是受益匪浅。
再加上三生堂在金陵以药材经济实惠,大夫妙手仁心驰名,若是遇见某些实在穷困潦倒无钱医治的贫民,常常仅仅收药材成本价免收诊金,做了不少仁善义举,在百姓之中交口称赞。
所以,这几年下来,三生堂门口常常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
今日,又到了三生堂免费义诊的日子。
天还没亮,风十三和灵犀早早地便赶到了三生堂来帮忙。药棚支起来以后,灵犀帮着药坊内的学徒把治疗伤寒伤风的药材配伍好,一包包用褐色的麻绳捆好,以供等下大夫派发。
东边的天色渐渐亮起,靛蓝色的夜空渐渐褪色,街市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人渐渐多了起来。
京郊的佃户和商贾人家早早地就打马进城,或者拖着板车,或者驾着马车,不少京郊的百姓都把家中久病的亲属送过来看病,只因三生堂大夫过于繁忙,不出金陵外诊之故。
转眼之间药棚前面便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里面大多数皆是身穿粗布衣的贫民和垂髫孩童,众人皆是伸长了脖子望着前面堆砌地高高的药材。
“不急,不急,此药用于伤风伤寒之症,药性温和不伤躯体,若是家人患上伤寒喝上两剂便好了。”
药坊掌柜章静之站在药棚面前大声叫喊着,转眼已入深秋,寒风渐起,这个季节最高发的病症便是伤寒之症。
“大娘,这个药方得了伤寒才能吃,若是其他病症还需来咱们药房找大夫另行开药方啊。”
章静之满颔虬髯,双目微垂,方头大耳,天生地一副笑脸,看上去让人心中暖意融融。只见他一手把药包递给一位荆钗布裙的妇人,一边耐心地交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