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年,要买东西,除了钱,还得要票。
吃的:粮票、肉票、食油票……
用的:布票、煤票、柴油票……
买什么东西,除了钱,还得有相应的票证,甚至连大粪,都有个粪票。
所以,对于钱,只要能花的出去,叶知闲是一点都不打算省。
“师傅,去正阳门!”
“好嘞,爷您坐好,走着!”
吃过早餐,叶知闲坐了辆人力三轮,南锣鼓巷距离正阳门可是不近,要让他腿儿着去绝不可能。
差不多半个小时,人力三轮到了正阳门,叶知闲给了钱。
现在用的钱是大面值的第一版人民币,从南锣鼓巷到正阳门花了5000元。
正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原名“正丽门”,历经明清两朝,依然保存着完整的箭楼和城墙。
正阳门,是四九城内城的正南门,也被四九城人称之为前门,所以正阳门外的大街,被称作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总长一千六百多米,街道两侧青砖四合院之间偶尔点缀着几栋楼房,街道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叶知闲依稀记得雪茹丝绸店是好像是一栋楼房,当即将注意力放在了楼房之上。
很快,叶知闲停下了脚步。
目光落在前方一栋楼房之上。
那是一栋整体灰白的四层楼,三个大开间十五六米宽,中间三四米宽的大门上方嵌着雪茹丝绸店的牌匾,透过透明玻璃门可以看到店里一个个柜台上摆满了颜色、花纹各异的丝绸和布匹。
“果然,这里不仅仅是四合院的世界。”
叶知闲嘀咕着走进了雪茹丝绸店。
刚进门,只一眼,他就在人群中看到了陈雪茹。
此时的陈雪茹十八九岁,上身穿着立领对襟褂子,下身马面裙,明眸皓齿,眼中带笑。
看着这样的陈雪茹,差点让叶知闲以为回到了后世,一时间不由得有些失神。
正在一个柜台前拿着一块丝绸招待客人的陈雪茹,或许是察觉到了叶知闲的目光,忽然抬头朝他看来。
雪茹丝绸店,是陈雪茹的祖产,可以说她打小就是在丝绸店里长大的,这么多年,店里人来人往,她什么样的人没见过?
但此时站在门口那名男子,年轻帅气,悠然中又带着几分书香气,加上背后正巧照进来的阳光,在他的身周镀上了一层金色光晕。
“嘭、嘭、嘭……”
陈雪茹清晰的听到了自己的心跳,脸上莫名的浮现了两抹晕红。
第一次,她感受到了心动的感觉。
“我这丝绸店在大前门开了这么多年,买的东西那是货真价实,客人您再考虑考虑,我那边还有事儿。”
心动不如行动,想想自己已经到了该出嫁的年纪,陈雪茹当即就对着身旁的客人客气了两句,而后径直便朝着叶知闲走去。
“这位小哥是要买什么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