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刷新纪录(1/2)
三月初的海风温柔湿润,全然没有了刚出临山港时的寒意。沿着海岸线前行了一天多,科考船已出了东海,离目标海域很近了。
孟千里独立船头看沧海,心里有点激动。实验室这次几乎倾巢出动,为的是让大家都亲身经历这次海试。那是可能载入中国海洋工程史册的事情。
“海牛二号”历经几代科研人呕心沥血的付出,将在本次海试中挑战230米的钻进深度。如果成功,那么深海钻机下钻深度的世界纪录将掌握在中国人手里。
出海以来,天气一直很好。天空碧蓝,海面湛蓝,太阳投下万丈霞光,激射成彩。举目四望,空阔无边,只有白云在水面浮出淡淡的影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孟千里胸中升起一股豪情,浮现在脑海里的却是曹操的两句诗。不是很应景,但胸臆是一样的。
搓着手深吸两口气,他回了控制室,吩咐各个位置操作员做最后的检查工作。
两个多小时候到达目标海域。开三方会议,签checklist,所有工作人员各就各位。
驾驶员开动力定位,船舶慢慢固定在目标位置。船尾的螺旋桨飞旋,白浪翻飞。吊机手操控绞车,钻机慢慢下了水,布放开始了。孟千里抬头去看,控制室的主监控屏上出现了“海牛二号”的入水深度,数字越来越大。
入水深度超过了2000米,通讯系统传回影像,到海底岩层了。钻机的液压调平支腿展开,开始工作,在坡度接近30度的海床上进行细微的调整。
“海牛”坐稳了,钻具开始工作。主显示屏上出现另外一个蓝色的数字,那是钻头的钻进深度。
数字越来越大,所有人的眼睛都聚焦到这个跳动的蓝字上。钻头所使用的金刚石和硬质合金由某企业进行技术攻关,突破美国封锁,造出来了。现在就看“海牛”团队了,钻杆的接卸是最后关头的难点之一。钻探深度越大,使用的钻杆就越长,接卸的难度就越大。
各环节的操作员守在自己的监控视频前控制操作按钮,但眼角余光也不时看一眼主显示屏的影像。
巨大的“海牛”在陆地上是灵活的胖子,在广阔的海底却很娇小。这是研究员们自己想象出的场景,因为钻机自带的摄像系统只能拍到各部位的细节影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