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探亲(1/2)
周末孟千里回了一趟家。他家在申城西北200多公里外的一个小县城里。说是小县城,最近几年却连续入选全国经济百强县。
所以孟千里的童年与少年期,跟研究所里多数外地人一比,物质条件算是比较丰足了。哪怕是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他的爷爷是烈士,家里每年也有300公斤的稻谷补助。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孟千里没有过过苦日子,跟同龄人相比,他就显得比较理想主义。
在他的母亲眼里,这个儿子简直善良到天真。去年单位分房,论工作业绩,论业务能力,孟千里都是最理所当然的人选。偏偏一个新进单位没两年的后生,偷偷把女朋友肚子搞大了,手忙脚乱地领了证,找了领导哭诉又托了关系,就把孟千里的名额给占了。
这个傻儿子呆愣愣的,连找领导都不会。等她这个老娘赶去申城帮忙理论,那对小夫妻早就搬进新房待产了。
反倒是孟千里掉过头来安慰老娘:“房子是给人住的,单位给的是福利,不是论功行赏的彩头。人家孩子要出生了,三个人挤在10平米的单身宿舍里,转不开身嘛!”
说到这点,孟妈妈就更来气。“那后生才27岁,马上就要当爸爸了。你年纪比他大,连女朋友都没有!”
孟千里刚回家半天,听见老娘又念叨起这套旧经,耳朵里的茧子便又犯了痒痒。当着老娘的面,还不能被看出左耳进右耳出的敷衍,只好暗暗叹口气,跟在母亲后面,帮她往地里撒萝卜籽。
他家在县城近郊,地很少,户籍人口每人只有一亩多地。他在大城市工作,户口在单位,姐姐早已出嫁,家里就父母二人,只有两亩多地,只够种点口粮和蔬菜。
但经听多了,连茧子都受不了。孟千里刚想找个借口开溜,忽然听见远远的有个声音叫他。
抬头四顾,发现是堂哥孟祥泰正站在隔壁大门的台阶上朝他招手。
他老家村里多是最近五到八年新建的二层小楼。小楼带院子和厢房,样式都差不多。有的还在院子前面建了浅浅的前厅和杂物间,修起高大的门楼,外墙上贴了瓷砖,门楼顶上用彩色砖,上书“家和万事兴”五个大字。
孟祥泰家里就是这样的,比隔壁孟千里家里简单粉刷了白色石灰的青砖小楼气派多了。
孟千里跟母亲说了一声,就朝堂哥家里走。孟祥泰跟堂弟差不多高,但他身形壮实,牌面很宽,估摸着有一个半孟千里那么重。
待到近前,孟千里发现堂哥的脸和头发都泛着亮。头发抹了发胶,脸上大概是皮肤油脂分泌旺盛,全堆到表面来了。
他叹了口气,早十年间,堂哥也是个清秀而高瘦的年轻人。别人都说堂兄弟二人看着像亲兄弟,轮廓和气质太相似了。
岁月是把杀猪刀,不过十年时间,孟祥泰就成了这个样子,要不是在家门口,他真认不出来。
不过孟祥泰对自己现在这个样子却没有半点不满意。他挺胸凸肚,从腰间皮带上摘下一个黑色的东西,递给孟千里。
孟千里愣了愣,不明白堂哥这是什么意思。孟祥泰把东西往前伸了伸,示意孟千里拿着。
“大哥大呀,送你的!”他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