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月亮代表我的心(1/2)
零号实验室需要的车间很大。因为单是钻机本体就是个大家伙。为此,海矿所为零号实验室另外搭建了一个大号车间。车间的技工岗位也增设了几个。
孟千里最近常常下车间跟这些工人一起工作。从最初叉着腰提要求,到后来拿起扳手和锤子与师傅们一起干活,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超出预期。
不过这也说得通,从前他就是那种偷偷把家里的收音机拆了再重新拼装好的孩子。八岁的时候,他的梦想是把一台拖拉机拆了,搞清它的机械原理。
十二月中旬来了今年的第二轮寒潮。车间的钢结构铁皮房冬冷夏热,技工师傅的手上都长了冻疮。孟千里的妈给他寄了双断指手套,但一忙起来根本忘了手套这回事。他的手便也没躲得过第二轮寒潮,一到暖和的地方就又肿又痒。
这是小问题,一帮大男人并不会把这些放在心上。最近困扰他们的是水下逆变器的散热问题。
为了提高功率,让钻机更稳定工作,他们给动力系统制定了新方案,即蓄电池,逆变器和三相交流电机一起构成的动力源。没想到逆变器在陆上没问题,一到水下,问题就来了——散热不好。
水下逆变器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有效散发出去,会导致逆变器温度升高,影响正常工作,甚至发生故障。而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差,就导致逆变器在水下散热比地面困难得多。
地面工作时装个风扇就行了。然而在水下,理论上的几种散热方案在深水池功能试验时,效果都不太理想。即使顺利完成试验,逆变器本体仍存在过热的问题。
何咏杰最近也一直在车间进进出出,跟着他一起的是他以前在大学任教时的两个学生。
这俩学生年纪跟孟千里差不多,不知是为何咏杰打抱不平还是别的什么,工作时看不到明显的热情。倒是何咏杰,一进车间,跟工人交流起来就完全投入。他深拧着眉,整张脸像一只大号的百叶结。
想了很多解决方案,工人被他支使着试了又试,连着一星期了,还是没辙。
孟千里走了进来,凑到何咏杰身边,“何工,还是不行吗?”
何咏杰没看孟千里,还是死盯着逆变器,过了会儿才摇了摇头。
孟千里也试着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但何咏杰的那俩学生立刻否决了。口气里有丝淡淡的不屑,大概是觉得总负责人也不过如此。
孟千里又拍拍何咏杰的肩膀,劝道:“我前天碰见嫂子,她说你最近都很晚才睡。要注意身体啊,难题有时解不开,不如放一放,先去忙别的,说不定哪天灵光一闪,灵感就来了。”
何咏杰不是个喜欢家长里短的人,只点点头,并没有多话,反倒叫过一个技工,跟他描述自己的想法。可能是想要试行别的方法。
孟千里只好叹口气走了。在车间门口碰见小赵,两人一起结伴往食堂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