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实用主义者(1/2)
“如果我说我是做算法优化、做决策树、做模式识别、做运筹控制、做计算机神经网络、做自然语言识别、做机器深度学习、做计算机影像学、做大数据处理、做分布式计算、做蒙特卡洛树搜索……等等具体的工作,你知道我是做什么的吗?”
于时很配合并且很认真地摇头:“不知道,不过听上去很厉害很高大上的样子,好好玩。”
夏常很不满地白了于时一眼:“严肃点!”
“用户画像、个人征信、语音输入、人脸解锁、大数据、算法、无人仓库,等等,都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从更广泛的应用来说,无人驾驶、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路灯,以及未来的智能排水系统,更科幻一些来讲,以后我们的城市到处是科技树、公路下面有无线充电装置,甚至会有自动公路出现,等等,都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是构建智慧城市的前提与基础!”
于时连连点头:“明白了。人工智能是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但再智慧的城市,也离不开规划与设计。如果说城市是一个人的话,你注重的是逻辑、思想与功能,我在意的是美观、实用和舒适。”
夏常不是很赞同于时的话:“意思是那么个意思,但表述得不是很准确。这么说吧,规划与设计,是一个人的外在,人工智能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没有思想和灵魂,城市就是一个徒有其表的花架子。”
“在我看来,城市的规划与设计,都应该为功能而让路。”
于时哈哈一笑:“这么说,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了?说吧,你心目中的未来城市是什么样子的?”
夏常眯起了眼睛,一脸向往:“我心目中的未来城市,一定要充满科幻感,必须要有500米以上的高楼,而且是纯金属大楼,还得是冰冷的金属灰色调。除了高楼,就是电子科技树、自动公路、自动小型飞行器、自动汽车。”
“自动公路的时速在50公里以内,方便短距离出行。自动汽车限定50公里到500公里之内的路程。自动小型飞行器则是500公里到5000公里的路程。至于再远的距离,就由大型的自动飞机担任飞行任务。”
“整个城市由一个大型的中央处理器来控制日常的交通、通讯、供给以及各种能源的交换,只要是可以自动化流程的岗位,就都由机器人替代。大多数人都从事精神产品的创造工作,人类的劳动得到了最大的解放,生命的快乐得到了最大的释放。从此,再也没有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彻底消灭了没有创造性的工作。”
黄括听得直打哈欠:“夏常,你总是太理想主义了。社会发展到了你说的阶段,公司还怎么赚钱?人类还怎么进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