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府里的当家主母,豫清岚首先表明态度“我的意思是边关战事还没有消息传来,父亲和你们大哥又远在战场。”
“母亲的六十大寿咱们只亲近之人一起帮母亲祝寿即可。”
“二弟、三弟,你怎么看?”
“这怎么能行,大嫂说的什么话,母亲六十大寿必须大办。”鲁香玲抢在众人开口之前,气愤地说道。
“父亲和大哥他们不在,不是还有仲远和老三吗?有什么关系。”边关的战事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又不是打到都城了,而且父亲和大哥成年都在上战场,回不回来有什么影响。
“我们同意母亲的说法。”平日里,祖母那里有好东西总是会留给文天城和文天实兄弟二人,因此祖母六十大寿理应四方大贺才对,祖父在与不在又有何关系,又不是祖父过寿。兄弟二人异口同声地赞同道。
就连平日里很少说话的文天诚媳妇也跟着丈夫和婆母的意见点点头。
“二弟呢,你怎么看?”豫清岚接着没有任何表情地问道。“你也同意二弟妹的说法?”
“大伯母,不用问了,我父亲肯定同意。”文竞雨站起来给老夫人填满了茶又重新坐好。
文仲远沉默不语半响,半响后点点头以示同意。毕竟是母亲六十整寿,不同往日,想必大哥在也是会同意的。
“办呗,咱们府里还差那些银子吗?到时候宾客满座时我来敬酒,在去长春园把最好的戏班子请来,母亲不是最爱听戏吗,到时候乐呵乐呵!”不务正业,吃喝玩乐倒是没有文季远不了解的,没有等大嫂的眼光看过来,他自己就先说出了口。
“三叔,真的会有戏班子来吗?我也想听戏。”最小的才八岁的文竞雪跑到文季远的桌旁拉着他的衣袖兴高采烈的问道。
“雪儿,到祖母这里来,别去闹你三叔。”老夫人指着桌上的糕点慈爱的目光看着文竞雪。
“是,祖母!”遂文竞雪乖乖巧巧的走到祖母近前。
“芳儿和天磊媳妇,你们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豫清岚看向坐在下首的俩位儿媳,平日里她这二儿媳可不是这样,今天怎么向个闷嘴的葫芦一声不吭。
“大嫂,你这还有什么好问的?你的儿媳还不都是听你的吗?”天诚媳妇素来老实,自己说的话从不敢反抗,自己可是当婆婆的人了,怎么会让儿媳妇骑到自己头上。
世人做事总是喜欢以自己做事的风格习惯来评判他人。
殊不知,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想,受身份背景、家庭氛围的影响,做事风格各有不同,不以己度人,便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二婶这话可说的不对,我母亲一向宽厚,并不会随意替大嫂和二嫂做主,我母亲可不像其她人,她很尊重大嫂和二嫂的决定的。”文竞云实在忍不了二房这一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