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看信(1/2)
赶集真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陈金不断在村子与小镇之间奔走。坐船,步行,有时挑担子,有时空着手。有时,身上揣着一封老人的信。读上一封神秘的信,在小镇的阅览室看会儿杂志,那滋味别提多好!陈金独自享受着这份甜蜜。就像他在小镇里延续了跟女同学的通信。甜蜜的味道,也跟乡民赶集会友聚谈、大口吞酒差不多。
当然,陈金不是每个集日都是小镇的信使。但他基本上形成规律,每个集日都要到小院子里见陈校长一面。陈校长一次次信赖地把信交给这个年轻后生,当天年轻人还会把找零的硬币送到小院。没信的时候,陈金也会关切地过问一下老人的病情。
陈金能看出来,老人的通信开始是充满功利的。他一次次在信中对专家寄以重托。他对信中说,“我所挂念的,就是陈炽的诞生地和他的葬所……我此前曾申请上级恳求拨款修建,迄今已久仍无复示。小赵对此事已知,他也很关心,来信谈过此事,极力向各级政府呼吁……”陈金为老人的口吻吃惊:在信中,赵先生成了老人笔下的“小赵”。
谈到政府保护,老人感叹自己家族衰落。老人说,本不敢仰望政府支持,但因后代无用,均是务农,改建经费难以筹集,我四叔26岁(陈炽过继孙子陈育城)病故,遗下二儿,长的土地革命亡故,次的陈英凯年将耋寿无嗣,现在水口敬老院。而我呢?是一个穷光蛋,其他的侄孙都是些无用之材。
当然,说得最多的,最急切的,最郑重的,是族谱的归还问题。“来书谈及陈氏族谱首本奉上县志办,时逾已久,族中长辈讯问多次,唯恐遗失之故,我并作了保证定可拿回无误,老师来信言及,可见深为关怀,倘范同志会来县,请托他带回来为佳。”陈金隐隐看到,那本陈家族谱,那本自己特意走了一趟山路想拿而未拿的族谱,在县城里待了多时,意义显然非同小可。当然,族谱久未带回到梅江,是由于进出县城一趟真不容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