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章京(1/2)
陈炽被一本《富国策》改变志向?廖玉始终没有弄明白。尽管她也算是个知识女性。陈炽青年时代的诗歌狂热,终于在《富国策》面前转向。陈炽到底是怎么想的?陈炽没法跟廖玉讲清。但陈炽知道,迟早还会有人向他提问,要他说说更为明确的、为世人可以理解的理由。
这个时刻到来了。那是1886年,陈炽准备参加六月初一的军机处章京考试。这一年,也是会试之年,勒深之来京参加十二年一次的朝考。这是陈炽曾经参加过的朝考。陈炽于是约了京中好友在瑶林馆聚会,盛情招待这位好哥们。
瑶林馆,是陈炽在京城安下的新家,坐落在贾家胡同。贾家胡同地处赣宁会馆与陶然亭之间,附近有一片黑窑厂。像纪晓岚一样,陈炽终于有了自己的宅院,虽然规模要小得多。陈炽搬出了赣宁会馆,那里头太嘈杂。瑶林之名,自是源于陈炽的乳名“摇铃子”。既不是林居,又不名斋号,“瑶林馆”的名号寄寓着颇为细致的乡思。
一起参与诗酒之会的,当然少不了陶福祖。勒深之来到陈炽家里,发现书桌上摆放的不再是那些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而是各式报纸及同文馆译书。陈炽问起了勒深之父亲的情况,才知道勒大人就在南昌诗会那年因病去世,这些年勒深之一直在家守孝。陈炽深为叹息,就一起回忆了当年苏州之行,特别是勒大人书写的林则徐诗。
勒深之说,南昌诗会一别,就想着读你们的新作品了,看看诗会是不是有成效。陈炽笑了,如今对于我来说,诗是业余,怡情养性而已。于是,他拿出了两首新诗,原来是跟京中好友易顺鼎的唱和之作。
《实甫道兄将之太原,诗以送之,即尘和正》。太行山色上眉端,匹马西风百八盘。诗过幽燕多慷慨,天临汾晋更高寒。因依五月怜蛩驱,憔悴三霄损凤鸾。天门高处望风尘,莽荡有卑官碧云。天远梦思归跋疌,行藏计总非熟客。无端尚西笑征鸿,何幸竟南飞凄凉。南生事遥书断空,蓼落清尊旧侣稀。期尔春来共乘兴,梅花消息莫相违。
勒深之细细读了起来,良久,就说,兄台的诗歌原来南方风格非常明显,但来北京之后,有了南北交融之象,真是“诗过幽燕多慷慨”。但我看得出来,陈炽开始走“宫廷诗人”的路子,而我呢,我将坚持“江湖诗人”的路子。听到勒深之这个官宦子弟自称“江湖诗人”,陶福祖不由得大笑了起来。
正在热闹交流之中,又有几张新面孔来到瑶林馆。陈炽跟勒深之介绍说,这是江西老乡文廷式、陈三立。三人一一见过,抱拳作揖,报上籍贯,叙过乡谊。陈炽笑着说,这两人跟你一样,是官二代、富家子弟,但又跟你一样诗酒风流、博学多才,奉守着“依于仁,据于德,游于艺”的儒家观念。
陶福祖接口对勒深之说,这两人呀,跟陈炽是同一年中举,只是文廷式是在京城顺天府应的乡试。现在京官中有“江西三子”之称,指的是陈炽、李盛铎、文廷式,李是德化人,文廷式是萍乡人,大家都知道三个气味相投。
客人到齐之后,就开始了热闹的诗酒之会。席间,勒深之笑着问陈炽,听陶福祖兄台说,这些年你念念不忘“状元及第”,连户部的班也不上了,专门请假回家立志状元之路,但为什么前年的会试,听说你没有参加呢?难道,你是等着我一起上阵?
陈炽否定了这个说法。陈炽告诉勒深之,他现在也在准备考试,但不是会试,目标不是状元,而是军机处章京。这让勒深之大吃一惊,这相当于后世的学子放弃博士不考,而去投考中央办公厅的一般干部。
军机处,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用兵西北而设立,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改称“办理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岗位,均为兼职,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在权力上,军机处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但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地位。办公场所和官员设置也没有正式规定,也无品级和俸禄。
但这里是政治风暴的核心。后来的戊戌变法,就是从军机章京的召入起始的。陈炽投考军机处章京,相当于后世的中央办公厅、县里的市委办。固然直接服务于最高领导人,但那是兼职。考上章京之后,人事关系仍然还在户部,两边的事情都要做。难道你喜欢权力?但这不是自寻苦处吗?勒深之连连发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