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阅读记录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陈炽陈金廖玉 > 第29章 朝考

第29章 朝考

    第29章 朝考(1/2)

    1874年初,一只赣南的砚台沿着京杭大运河,抵达了北京。以大运河为卷轴,这当然是一部更加壮丽的大地之书。不,还是家国之书。陈炽终于走出梅江边那个叫横背的小山村,走到了皇城根下。

    父亲没有他幸运。照理说,父亲去年乡试中举,拿到了朝廷的路费,回家读书后准备再赴京城,坐着挂着黄旗的“公车”,闯进会试的考棚。但是很不幸,父亲乡试时出现了誊录案,就是拆卷记录成绩时出了点乱子。陈斌受到牵连,不能参加北京的礼部会试。父亲一气之下,就生了一场大病。没办法,在科举路上,他生来就是面对坎坷的,而陈炽生来是一帆风顺的。

    这次赴京,是弟弟送陈炽到南昌的。弟弟也进了县学,虽然资质不如陈炽,但也是县邑青年才俊,领过不少花红,为困窘的家里注入了活力。两人在豫章城话别,陈炽只身进京。幸亏这大运河繁忙,作伴的人多,陈炽没有吃什么亏,不像上次在万安时那样,需要陈鼎元抢回砚台。陈鼎元也无缘北京的武举,到军营里得了个小官,就各行其道了。

    北京的冬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冷。晴天的时候清风甚至比南方温柔。陈炽踏上京城的那一刻,自是有北漂们都会有的激动和迷茫。这会不会是自己的人生舞台?会不会是自己的终老之地?无论如何,凭着他那只学霸式的砚台,他即将有机会想想国家的事情了,就像芙窗所说的那样。

    这时的北京古老而沧桑,充满复杂的信息。没错,她已经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人们都想来索取点什么。英国和法国,就像雨果所说的,对圆明园实行了“胜利者的掠夺”。而俄国乘机讹诈和恐吓,早就拿走了一百多万亩领土,只是仍不满足,继续以考察的名义组团来北京刺探情报。这不,1874的北京街头,就有个叫阿道夫的摄影师,拍下了叫化子、富家小姐、手艺人、小吃摊、戏班子,让人在一百多年后有机会目睹北京的真容。这北京之变,也被一个叫马克思的德国人屡屡关注,而且同样心生义愤。

    是的,人们对北京所求不同。对于叫化子,只想索求破碗里一个最卑微的愿望。对于王府井下轿的富家小姐,北京会有最奢侈的日常品。对于陈炽来说,他只想要一张题名的金榜,只想要此后可以参与朝纲的岗位。陈炽走在春天的大街上,想到了让爷爷和作舟先生泣涕的“庚申之变”,想到了那些洋人阴险的脚步,不禁有些激昂,又有些沉痛。

    或许,他还要北京接受他的砚台,接受一个南方人的终极理想,那就是为朝庭献策效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是他不知道,这有多么难!有热心的学者献上了《海国图志》,英国的乔治三世送给了乾隆两门榴炮作为礼物,但慵懒的帝国没像日本那样振作,早作打算,师夷长技获取新生。而1874年,连日本也开始打起了北京的主意。

    只是,刚刚踏上北京的陈炽,对这些夷夏之间的冲突,还没有切身体会。但既然来了,北京就会让他这个机会。陈炽提前到京,就住在赣宁会馆。赣宁会馆,与江西会馆、赣州会馆不在一块,自当是宁都州三县(宁都、瑞金、石城)士子和客商寄身之处。赣宁会馆在如今的东城区。这里有条大街叫珠口市,珠市口西大街有条胡同叫甘井胡同。赣宁会馆即在井二里头。

    陈炽在会馆里安心备考,不觉有些孤单。宁都州来参加会试和朝考的,只有他一个人。他想起了金精洞,想起了魏菘园和李啸峰两位朋友,还有那个称赞谢秀孙和魏叔子的陌生游客。魏叔子的文集,自然是带了来。这仿佛是惟一的亲友,陪伴他在北京奋斗。虽然魏叔子是反对参加清朝科举的。

    陈炽在这里度过了北京的第一个春节。早春二月,朝考那天来了,陈炽起了个早。他叫了个轿子,赶到内城礼部。坐在考场的小房间里,作为学霸的他当然毫不慌乱。考试有三场,试贴括是简单的,就是背诵默写而已。八股也不难。八股。蜈蚣。节节虫。陈炽想到书院的趣事,不禁暗自笑了。那些四书五经从他心头涌出来,落在卷子上。他更喜欢第三场写策论。这可以充分发挥他的好辨优势。

    答完试卷落款的时候,陈炽倒是犹豫了一下。他想,写什么名字呢?摇铃子,自是不能。按族谱上的字辈,他叫喜炽。北京朝考,光宗耀祖,该用族谱的名号了。写陈炽?也觉得不好。他想了想,还是写下了“陈家瑶”三个字。摇铃,瑶林,谐音。家乡的瑶林,简称家瑶。这是父亲的创意。等于把家乡背到了试卷上。宁都州试时用了,大为吉利,名列榜首。对了,就这样。他想起了父亲的誊录案。还是这个名字吉利!陈炽为自己的迷信自嘲。

    这果然是一个吉利的名字。放榜那天,陈炽看到了“陈家瑶”三个字,在六十一人的金榜名单中,列为第一等第四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热门推荐
混沌修仙诀 灵气复苏,从螣蛇吃成山海神主 白鳞 沈家媛顾景川 安千金陈诺 林昊 谢浪 一世长安 燧人氏:女娲成圣时许我立地成仙 崩铁:背负救世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