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贮木场(1/2)
深夜。
图里河医院,会议室。
专家组的小组会依然进行着。
侯医生关上窗户,他不想继续闻空气中焚烧尸体的死人味儿。
黄教授引导小组发言,“夏教授,动物组的情况怎么样?”
“今天动物组抓到几只大家鼠、鼬鼠、巢鼠、红背田鼠、黑线姬鼠,还有一只石兔,其中,黑线鼠的数量最多。不过,预计明天可能抓不到多少,最近全民灭鼠,我们会去居民家里统计灭鼠数量,这样能对图里河地区的鼠类数量有一个相对宏观的统计。”
“邓教授,昆虫组的情况呢?”
“今天我们昆虫组在野外捕捉到1只乌鸦、4只花喙木、2只白脸山雀,7只大山雀,这些鸟类身上未发现螨,但发现了虱子,尤其大山雀身上虱子数量比较多。
我们问过附近居民,知道这里有人喜欢打猎,也经常吃山雀等野味儿,所以我们判断,野生鸟类身上的虱子有一定传播意义。
我们还检查了动物组带回实验室的啮齿类动物,黑线姬鼠身上的螨和虱子数量比例最多,所以推测黑线姬鼠在鼠类这种传播动物中占主要作用。
刚才我还跟陈新同学了解了一些情况,决定我们明天的工作安排是去城区秧草堆多的地方进行螨虫调查。”
邓教授和陈新对视一眼,结束汇报。
“宋教授,病原组的情况?”
“昨天用急性期病人标本接种了豚鼠和小乳鼠,还把图里河医院之前做动物实验的有价值的动物标本进行二次传代,目前,个别豚鼠出现体温升高情况,总体的分离情况还要持续观察。”
病原体分离是一项最急不得的工作,合适的标本、敏感的实验动物、洁净的实验环境、盲传相应的代数,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将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分离出来,所以专家组成员对病原组的工作未报多大期望。
相反,所有成员对流调组的工作成果很感兴趣。
流调组的工作像侦探,虽然工作方式原始,但抽丝剥茧,能找到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流行病学证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