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
宜修疑惑出声,胤禛跟着便道“老十四安排的人,自不可能安心做朕的嫔妃,孩子无辜,甄氏却不,早早送走,也省得再起波澜。”
话说到这个份上,宜修还有何可言!
只得颔首应下。
能去母留子,便已经是这孩子难得的幸事了。
稍顿了顿,宜修又道“皇上,太后已逝,皇上伤心自是应当,可臣妾不得不劝一句,到底是您的身子重要。”
“臣妾听说,您连着数日只用一餐,长此以往,身子怎么受得了?”
“您别怪臣妾多嘴,臣妾也实在是担心您的身子。”
自从宜修当着皇帝的面,谈及太后对老十四的偏心,皇帝对宜修便一改从前敷衍态度。
此刻听到对方所言,伸手握住了宜修“皇后有心了,你放心,朕知道。”
宜修点点头“臣妾只盼着皇上龙体康健,便再无所求,另外皇上许是不知,弘时又添了一双儿女呢。”
“噢?这孩子虽然读书上精益不大,事情也做的马虎,但能为皇家绵延子嗣,也是足够了。”
“弘时性情宽厚,府中众人也一向不见争风吃醋之事,没了争斗,自然于子嗣有益了。”
胤禛闻言稍顿,片刻又道“朕倒是盼着,昭儿能有子嗣那一日。”
此话,说的宜修心中微突。
这是真情实意,还是试探之言?
思索片刻,才开口道“弘昭得皇上看重,一向读书又用功,生的更是标志,将来还不知要迷倒多少世家贵女呢。”
一句话,倒让胤禛哈哈大笑起来。
“这般说来,朕倒是更期待那一日了。”
宜修跟着莞尔一笑“臣妾当年入王府时,不过十二岁(假的),昭儿眼看着便要满十三了,皇上可有意思,替他定下一个福晋人选?”
“便是不急着成婚,也可先下了恩旨,好让淑贵妃不必日日因此烦扰呢。”
胤禛笑笑“怎么淑贵妃已经开始替弘昭烦忧此事了吗?”
“皇上,又岂止是淑贵妃?阿哥们成婚不拘年岁,弘昀只比弘昭小半岁,贤妃不也是念叨着这些事吗?”
“孩子们成了婚,就要出宫开府,往后见自己生母的机会,便不那么多了。”
“妹妹们是既急切,又心焦呢。”
一席话,让胤禛频频点头。
“皇后所言有理,你放心,朕会让人留意着,总要给孩子们挑个贤德似皇后的福晋才是。”
“臣妾愧不敢当。”
宜修笑着应了一句,又道“皇上,岂止是阿哥们?温荣也大了呀,欣嫔都找臣妾说过几次了,再拖下去,怕是要成老姑娘了。”
胤禛一摆手“欣嫔就是急躁,公主再大又如何!还怕寻不到驸马不成?”
可话虽如此,胤禛思索片刻,又道“公主们的婚事倒也并非难事,皇后帮着看看,哪一家的孩子合适,尚公主的人选,虽不需是什么栋梁之才,但忠厚老实却是必要的。”
“是,臣妾会让欣嫔一道相看,待定了人选,再来回禀皇上。”
有宜修时常劝慰,胤禛的身子慢慢的好了起来。
前段时间瞧着的老态,也全无分毫模样。
只是对方往来后宫的次数,已经几乎没有。
温荣的婚事,也终于在雍正十三年的二月里,定了下来。
虽不必远赴准噶尔和亲,得已嫁在京中。
可也不是什么能自己挑的心仪之人。
张廷玉胞弟的幼子,与温荣年纪相仿,得了尚公主之幸。
能不和亲,欣嫔已经是一万个满意,自然是对宜修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