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蓝颜祸水(1/2)
沈絮絮和薛青冥又被徐夫子被罚打扫学堂了,沈絮絮有些愧疚,每次都连累小暴君扫祠堂。
他还帮自己顶包。
沈絮絮握了握拳,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头悬梁,锥刺股。
她偷偷学习,立志惊艳所有人。
徐夫子望着交上来的大字,手上的拐杖都松了不少,才说道,“灵妃娘娘,这是您写得?”这字进步很大,也看得出来她的用心。
而且,沈絮絮最近上课也认真不少,虽然有些见解还是比较奇怪的,但想法和角度比较清奇,也倒是提供了别样的思路。
比如说提到农耕时,也不再是一脸茫然,有些见解还是甚至有可操作性。
当谈到道德教化时,沈絮絮起来,主动说,“《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在位者,应当以温饱问题为主,只要仓里的粮食富足了,百姓们才能学习道德教化。如果饭都吃不饱,谈不上什么道德教化……”
再比如谈到生产工具的时候,沈絮絮也主动起身,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农业工具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且举两个例子——三国魏人皇甫隆担任敦煌太守时,发明了耧犁;汉武帝总结农民经验,三犁共一车,节省一半的劳动力,而收成增加了五成。徐夫子称赞道,“灵妃娘娘最近进步很大,值得称赞。你们都好好学习一下。”
沈絮絮骄傲地翘了翘嘴角,自喜的心情抑制不住。
薛青冥手指点了点桌面,唇瓣漾出笑意。
徐夫子继续说道,“明日便是元宵节了,不要只顾着玩。也别忘了温书。圣人云,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知识。”
众学子点头,应答道,“是,徐夫子。”
元宵灯节,街上四处张灯结彩的,红色的灯笼几乎点亮了整条昏暗的街道。人声鼎沸,人来人往的。
沈絮絮穿了一件紫色的罗裙,发间别了根紫牵牛花的发簪,腰间挎着一个包。身边站着一个穿着白衣的少年,少年的衣摆下绣着银色的线。玉似的脸庞笼着淡淡的清辉,鼻如悬胆,唇似刀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