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在评论文学模块,硕大加黑加粗的标题,异种显眼,是系统紧跟时事那份一模一样名李文青著作的《新时代新青年恋爱观》。
底下还有读者来信,吹捧与表达对李文青的仰慕喜欢,也有探讨内容,诧异的是报纸出版社的实诚,既然也刊登了部分批评的言语。
柳吱吱看了几眼其他,兴趣寥寥无几地放下,趁天还没黑透,路边摊上卖发糕,软软糯糯地讨人喜欢,买了几个回家。
等她回到家,厨房散发饭菜味道,她放了书,打好的井水净了手跑进厨房。
“咳咳…。”柳吱吱刚进屋被一股辣椒味熏得喉咙发痒。
厨房仅靠一个窗口通风,没有现代化的油烟机,平时做一些清淡的还好,一旦味道重的食物就不行了。
“七…小姐,饭马上好了,油烟味大,去客厅坐会,等会好了,我让芸丫头叫你。”
正在炒菜的奶娘捏了把额头上的汗,不忘提醒门口的柳吱吱。
九月初天气依旧热得人脸通红,被锅里的热气蒸着脸,直冒汗水。
而一旁坑前烧火的刘芸瞥见门口还未褪换校服的柳吱吱,眼里流出羡慕和渴望。
“哎呦呦,火大了,芸丫头快拉出火柴!”锅里的菜都快要熟透了。
回过神的刘芸,连忙用火钳把柴火夹出来半截。
立马忙得热火朝天,奶娘不让她插手,柳吱吱知趣地去了客厅,漆黑的里面,灯光微弱。
客厅其实是一个狭小的小房间这么大,李氏,奶娘和刘芸聚在一起做针线活。
东西厢房夹在里面,东晒不到西晒不到,天还没黑就已经要点上煤油灯。
其实民国已经通电了,但普通老百姓哪用得起电,高昂的电费让人望而却步,莫说哪家能用得起手电筒就已经是富足的人家。全魔都也只有几十家通了电用得起电灯。
这让柳吱吱更加想要赚钱改变家里情况的欲望了。
她踏入,桌上摆着的是一全新的红蜡烛,李氏坐在下方绣着花样,连她进来了也不知晓。
微弱的光晕开了一小圈,打在李氏温婉的脸上,神情那么专注。
“娘亲,怎么不用煤油灯。”柳吱吱心疼的点了放在角落是煤油灯。
“呀!”
李氏惊呼一声,针线掉落,捂着胸口,抬头见来人,眉目嗔骂,“你这丫头,走路没了动静,心脏被你吓了一跳。”
“娘亲,是你绣得太细致了,我都来了好一会儿。”柳吱吱顺手捡起针线,嘀咕道。
“快掐掉,快晃我眼了,为娘视力好着呢,年轻着。”李氏打趣道。
这时柳吱吱还想说什么被刘芸叫唤,“吃饭哩!”
餐桌上,四碗白米饭,一盘没啥油水的青菜,一锅清水青菜蛋花汤,一些凉拌萝卜丝。
柳吱吱皱了皱眉头,沉默地扒饭。